logo
leyu乐鱼2019年度质量报告
超过PV浏览   发表日期:2020-02-20

leyu乐鱼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9年)
       2019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决策和部署,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强基础、提质量、树品牌、创特色”的办学目标,紧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基点,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质量管理上台阶,探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1.学校情况

  1.1乐鱼
        leyu乐鱼始建于1959年,隶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是钦州市唯一一所公立全日制医学类中等专业学校。2011年1月,经钦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迁入钦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办学。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及场地,仪器设备总值约1655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7563元。学校在市职教中心统一调配下,与园区内办学的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共建图书馆。目前,共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综合性等类别图书5.1万册,医药、卫生专业类别图书3.8万册。合计8.9万册。生均图书册数40.67册,电子教学参考书和期刊以及其他教学参考不少于100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8人(含外聘),师资队伍素质,结构合理。学校开设有护理、中医护理、助产、药剂、中药、农村医学等专业,在校生人数4328人(其中:中专学生2188人,高职大专学生1008人,大专、本科业余函授学生1132人)。学校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工作,与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2+3”五年制高职大专班。并常年举办医学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各种考前辅导班。
     近几年来,在自治区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牢牢把握钦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按照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规划愿景和广西加快推进南向通道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学校的发展建设,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融合发展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果,共同打造的具有中西医学科特色的康复中心,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我校充分利用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的支持,加快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实训室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图书配置和师资队伍等建设。进一步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学校走出了一条规模适度、医教融合,精品办学的发展之路。2019年4月,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

  1.2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中专学生人数2188人,一年级学生991人,二年级学生835人,三年级学生362人(第三学年551人进入2+3高职班)。2019年我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市内县区及周边地区。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毕业生规模、学生结构、巩固率、培训规模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如下:

   表1-1 学生情况分析
年份 招生人数 学生人数 毕业生人数 巩固率 培训人数
2018 974 2215 523 88.0% 641
2019 1006 2188 825 91.5% 715
变化情况 34人↑ 27人↓ 302人↑ 3.5↑ 74人↑
 
  1.3教师队伍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学为尊、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修业,守护健康”的校训,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方向,着重建立长效的教师培养机制和兼职教师来源保障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人才等形式,建立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奋发进取、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
2019年,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1人(含兼职),生师比为18.1:1。其中高级职称28人,占专任教师的23.1%;中级职称58人,占专任教师的47.9%;初级职称及其他人员35人,占专任教师的28.9%。学历结构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2人、本科学历103人、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4人。
  我校高度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和医疗卫生单位,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制定《leyu乐鱼“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从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上支持、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双师型”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为44.6%。

  表1-2 教师队伍情况
内容 2018年度 2019年度 变化情况
生师比 18.4:1 18.1:1 0.3↑
“双师型”教师比率 37.3% 44.6% 7.3↑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率 95.3% 96.7% 1.4↑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 9.0% 11.5% 2.5↑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20.2% 23.1% 2.9↑
 
  1.4设施设备
  我校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着力加大实践教学场所建设。目前学校有实训场所建筑面积8582m2。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655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7563元。每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为19台,每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100个。截至目前,我校已建成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50间。开设有1所门诊和32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2019年,我校加大实训设备设施资金投入,继续完善中药炮制建设示范性药剂实训基地;投入500万建设农村医学示范专业基地。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学生科与各科室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和学生科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总体工作方针,以“核心素养”为理念,以“先学做人、后学技艺”为德育培养总目标,以“养成教育、三生教育、五声教育、五心教育、五自管理”为德育培养分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积极推进学校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加强班级工作的考核和指导;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一推进、四加强、抓落实、辟阵地、有学成”各项目标任务。
  学生管理的总体思路:“一推进”:即是推进“二级管理”体制;“四加强”:即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教官队伍建设,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抓落实”:即是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辟阵地”:即是多渠道开辟育人阵地;“有学成”:即是分管齐下,协同管理。学生遵规守纪,积极上进,学有所成,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整体思想政治状况较好。学生的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毕业率等情况如下:

  表2-1 学生素质情况
年度 文化课合格率 专业技能合格率 体质测评合格率 毕业率
2018 95.9% 96.8% 96.9% 100%
2019 96.3% 96.9% 97.2% 100%
变化情况 0.4%↑ 0.1%↑ 0.3%↑  
 
 
  2.2在校体验
  我校每年均向在校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以及实习生实习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根据调查,2019年在校生对各项调查,满意度结果均在94.7-96.6℅之间。2019年在校生对相应调查,调查结果有所上升,在95.2-96.7℅。实习生实训满意度较高,约为98.4℅。2018年我校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95.6%。这说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基本得到学生的认可,但仍需改进加强,提高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
  2.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自治区、市资助政策及学生资助工作管理规程要求操作,扎实开展对学生的各项资助工作,确保所有中职学生准确及时享受党的惠民资助政策。学校资助办认真进行审核,严格执行国家免学费政策,对国家助学金的评定采用三审评选,班级初评、资助办复审、领导小组定审方式进行评定,层层把关,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享受国家资助。学校资助办严格按照程序、规范进行操作,以公正、公开、透明为原则,受到家长、社会的肯定与好评。
  
  表2-2
2019年国家资助情况一览表
资助项目名称 年度 资助总人数 免、奖、助金额(万元) 免、奖、助范围
免学费 2019年春季学期 2088 208.8 在籍、在校生
2019年秋季学期 2188 218.8 在籍、在校生
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9年度 5 3 在籍、在校生
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 2019年度 43 8.6 在籍、在校生
助学金 2019年春季学期 371 37.1 在籍、在校生
2019年秋季学期 344 34.9 在籍、在校生
校级助学金 2019年春季学期 321 10.44 在籍、在校生
2019年秋季学期 146 11 在籍、在校生
大学新生入学补助 2019年度 46 2.3 在籍、在校生
合计   5552 534.94   
 
 
 
  2.4就业质量
  学校重视学生实训,使学生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单位需求“零距离”对接。我校毕业生到钦州各级医疗单位工作,均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为促进学生就业,学校在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加大就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自己就业方向,逐步学会观察分析就业形势,形成自己的就业观。在学生毕业前进行就业技巧教育,向学生介绍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在就业时应变能力,通过多措并举,学生的就业质量有显著提高。
 
  表2-3 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总表
毕业
生数
就业
人数
直接就业人数 就业率
 
对口
就业率
就业学生中:
就业去向分组
直接就业学生中:
就业产业分组
直接就业学生中:就业地域分组 直接就业学生中:就业地点分组 直接就业学生中:
就业渠道分组
去向 人数 去向 人数 去向 人数 地点 人数 渠道 人数
825 795 244 96.36% 89.3%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194 第一产业 15 本地 171 城区 109 学校推荐 85
合法从事个体经营 30 第二产业 0 异地 73 镇区 97 中介介绍 75
其他方式 20 第三产业 229 境外 0 乡村 38 其他渠道 84
升入高一级学校 551  
 
  表2-4 毕业生就业方向
专业类别 毕业生数 就业人数 对口就业人数 专业类别 毕业生数 就业人数 对口就业人数
农林牧渔类 0 5 0 休闲保健类 0 0 0
资源环境类 0 0 0 财经商贸类 0 0 0
土木水利类 0 0 0 文化艺术类 0 0 0
加工制造类 0 0 0 体育与健身类 0 0 0
石油化工类 0 0 0 教育类 0 0 0
轻纺食品类 0 0 0 司法服务类 0 0 0
交通运输类 0 0 0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0 0 0
信息技术类 0 0 0 其他 0 0 0
医药卫生类 825 795 218 总计 825 795 218
 
  直接就业学生中:
就业合同签订情况(人数) 起薪情况 社会保险情况(人数)
未签
合同
1年及以内 1—2
(含)年
2—3
(含)年
3年
以上
平均
起薪
(元/月)
其中:(人数) 没有
社保
三险 五险 三险一金 五险一金
1000及以下 1001—1500 1501—2000 2001—3000 3000以上
9 155 68 9 3 1800 7 67 105 60 5 36 87 73 34 15
 

  升入高一级学校学生中:
对口单独招生考试
升学人数
五年一贯制升学人数 三二分段制升学人数 技能拔尖人才免试
升学人数
通过普通高考录取
升学人数
其他方式升学人数
0 207 343 0 0 1
 
 
  表2-5 毕业学生资格证考取情况
资格证书情况(人数) 就业满意度情况(人数)(直接就业人数)244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无法评估 不满意 比较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693 132 7 3 27 109 98
 

  2.5职业发展
  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见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进“1+X”证书试点,培养技能型人才。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办学要求,办学理念,调整专业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培养适应地方岗位需求的卫生技术人才。结合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找准学校定位,紧贴市场,坚持“强素质、办一流、创特色、育人才”的办学目标,注重发展优势、打造品牌,做到优存劣汰,极力将传统优势专业做精做强,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并以此为抓手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学校办学的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培养德才兼备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需求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定位,整合资源,调整和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
在专业设置上,在现有护理、助产、农村医学、药剂、中医护理、中药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专业布局及专业结构、形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专业岗位群,培养能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学校公共基础课。
  学校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根据德育大纲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4门德育课程以及《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与健康》《中职生安全教育读本》《防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程,同时根据我校特色,进行课程改革,增开设《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营销礼仪》《人际沟通》《卫生法规》等课程,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在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上,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3.2.2专业设置。
  学校通过调整与优化专业布局,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建设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专业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培养能适应工作变化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在现有护理、助产、中医护理、药剂、中药、农村医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优势专业,努力申报品牌专业,构建以品牌专业为龙头,骨干专业为支撑的专业框架,并拟申请增设康复技术专业,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2.3课程建设。
  制定“3+4”模块化校本教学计划。即基础课程分成3个模块:方法能力教学模块、社会能力教学模块、职业素养培育模块。专业课程分成4个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实训教学模块、技能操作模块、见习模块;突出校本化教学计划的特色,将专业教学渗透到基础学科之中。制定校本教材开发计划,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进行整体把握,科学规划每年校本教材的编写方向。在开发教材与课程建设上,开发《社区护理》《妇产科护理》《护理学基础》《临床基础护理学》《临床内科护理学》以及建设《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外科护理》《医学急救技能操作》4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3.2.4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以人为本、以德为基;以学为尊、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针和“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定位职业、服务社会”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以优质稳定的办学质量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推进“见习-理论(实训)-见习-实习”的“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备规范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掌握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序列;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提高学生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质量,让学生成为有技术、高素质、能发展的中等实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以及劳动就业的需要。
 
  案例1:
  学校“把课堂搬到医院”开展临床见习
  近日,学校护理专业部组织护理专业的学生到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进行开展临床见习工作。分别到骨科、心内科、普外科、消化内科、手术室等见习学习。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深入一线临床工作,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动手实践及指导能力。一是加大教师技能培训力度,选派教师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种技能培训;二是建立骨干教师遴选培养制度。三是选派骨干教师到区内外重点院校进修培训,实行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责任制,形成传、帮、带的机制和良好风气。四是对全体教师采取校本培训、企业实践学习、筹建兼职专家资源库等多种形式进行师资培训。
  在2019年7月在广西中等卫生学校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我校陈望安老师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最终荣获比赛一等奖,梁娇丽老师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在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劳斌章和苏婵两名教师荣获混合式教学赛项二等奖;微课教学赛项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

  表3-1 2019年师资培训情况
年度 国家级培训 区外培训 区内培训 市级培训 进修学习 校本培训 国内外、区内外、市级培训总学时数 校本培训总学时数
2019 107人次 79人次 23人次 19人次 20人次 436人次 11913学时 7938学时
 
  3.4规范管理情况
  不断深化内部治理建设。在教学管理保“质量”,学生管理抓“学风”,财务管理抓“规范”,后勤管理讲“服务”,安全管理抓“重视”,科研管理抓“团队”,管理队伍建设出“效率”,信息化管理抓“借力”的管理理念。完善和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制度,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

  3.4.1教学管理。
  以教学诊改工作为抓手,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自我修正、自主成长的能力,通过完善质量评价制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抓课堂教学,打造有效课堂。修订听课记录表,使抓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加大课堂教学督导的力度,随机推门听课,同时查检备课和“四带”情况;二是教研组大力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外引名师到校点评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教学习惯。

  3.4.2学生管理。
  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积极推行“四层三段”“四位一体”“准军事化和7S管理”模式。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从校园文化建设、文明礼仪和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建设、就业创业教育等方面加强学生管理。通过开展“校园文明宿舍”“优秀团支部”评选活动,“禁控烟”教育活动,“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活动系列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法纪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4.3财务管理。
  学校财务工作规范化可以有效的促进学校稳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一,加强领导,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按照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要求,先后出台了《校务会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leyu乐鱼财务报销细则补充规定》《财物进出库管理员管理制度》等校内加强财务管理的制度,规范财务管理。
  第二,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按照国家政策及上级单位要求,实施并落实,无任何乱收费情况。
  第三,严格加强预算内,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四,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各项支出均按实际发生数列支,无虚列虚报,无白条作为报销凭证。对于5千元以上大额款项支出,须上报校务会研究决定,均要经过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对于涉及基建及实训设备等项目的支出,都附有合同、结算表和其他相关材料。
  第五,对于学校的资产增减,都做了较好的登记,做到出入有据。建立了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后勤管理制度。每年年底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3.4.3后勤管理。
  后勤以落实抓“重视”为基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和校园财产的安全。一是及时维修教室宿舍水电设施、校园绿化等。二是做好后勤服务常规工作有条不紊。严格购物制度,教学办公物资的采购工作,本着“既满足需要又注重节约”的原则,保证教学正常需求。三是加强校产管理,努力厉行节约,强化班级财产管理,使财产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明细化,严格班级财产管理。财产管理工作做到张、物相符,严防学校财产的流失。

  3.4.4安全管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把安全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指导,提高认识。学校建立应急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的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安全工作重点防范。建立定期安全排查制度,定期对校园周边和设施进行检查,建立安全台账,做到及时整改。三是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协同学生科举行“交通安全教育”“防校园欺凌”“健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讲座,举行防震防火安全疏散演练等。

  3.4.5科研管理。
  学校科研工作立足于“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标,在全校教师中宣传新的教育理念、介绍最新教改动态和研究成果、管理校级科研课题、评价和推广科研成果。严格上级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财、物、人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转业素质。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以老带新、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我校老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注重课题研究,践行课改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之本。学校注重课题研究,以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帮助教师不断健康成长。2019年1项市级重点科研课题,配套10万资金。顺利结题省级课题2项,研究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第四,强化校本培训,注重学习和宣传,推动学校健康发展。校本培训是教师学习业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强化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成长。聘请行内专业领头人或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了“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课改新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等内容的进行培训。

  3.4.6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完善学校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改进工作作风,班子成员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令行禁止,学在前,干在前,奉献在前。要求每一位领导,成为一般干部和教师的楷模,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有关规定,热爱学校、尊重教师、团结协作、廉洁自律、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二是强化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严格管理中层干部,打造一支勤勉尽责,踏实干事,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中层领导紧密团结、求同存异;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率先垂范。三是强化党员队伍管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指示要求,严格管理党员,严肃党内生活,完善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4.7管理信息化水平。
  通过自治区示范特色校建设,学校搭建集教学、管理、科研、校园文化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新增录播室、一体机等设施;对不同的教师进行了录播教室的平板使用操作、数字化校园系统使用、希沃白板的使用等培训;加强软件资源库建立及使用指导、微课制作指导、电子白板使用指导,学习平台使用指导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推广;深化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与使用;借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提升硬件及管理水平。
 
  案例2:
 
  这些信息化改变,让钦卫师生有获得感、幸福感
  改变1:率先引进推进钉钉智能办公平台,用于教职员工考勤打卡及通讯录沟通。一是方便教职工考勤,减少雨天拥堵停车打卡;二是每天都会在微笑墙晒出笑容指数分数,教职工有幸福感。三是后台管理监控比以前更便捷,效率提高。
  改变2:推进依能智慧校园平台,学生和家长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看家庭报告书情况,减少寄送的麻烦或者收不到等。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德育课实施情况。
  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文件精神的要求,开足开齐德育课程。2019学年度,学校分别在不同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时事政策教育,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5.2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其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成读书长廊,设立图书借阅室。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专业氛围,体现职业特质;通过橱窗文化、走廊文化、景观石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展技能大赛,促进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案例3:

  迎祖国七十华诞,展职教风采
  ---leyu乐鱼2019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侧记---
  5月30日上午,学校实训楼六楼礼堂欢声笑语,掌声不断,热闹非凡。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职教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旨在为该校学生提供一个向社会,向学生家长,向全校师生展示职业风采的舞台。此次活动特邀市卫健委、市职教中心、钦南区教育局、钦北区教育局、钦南区、钦北区各中学校领导,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钦州湾护理院、钦州国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
  活动分为校园艺术文化汇演和社团特色活动两部分。艺术文化汇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节目《护士礼仪》再现护士礼仪之美,《太极功夫扇》即呈现刚柔并济、飘逸潇洒,充分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与激情。社团特色活动有针灸推拿体验,有药膳汤配置,有中药香囊制作等,各个社团都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吸引众多嘉宾与师生加入体验,都为学生的绝活点赞。
 
 

  3.5.3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为了丰富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同时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精神风貌和才华的平台,学校全面落实上级文明风采相关文件。通过“人人都参与、班班有作品”,有效调动起广大学生、教师的积极性。各班积极参加自治区文明风采比赛,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普及化、自主化、发展化、综合化、个性化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文明风采。

  3.5.4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学校活动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是学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一个重要场所。学校一贯倡导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学校支持学生自主创办25个学生社团,涵盖医学、艺术、体育三大领域。在社团建设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成员主动参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多彩的学生社团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更充分展示学生风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5.5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
  团委、学生会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团支部自身建设和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演讲比赛、手抄报评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职教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传承民族文化,走进五彩三月三”民族民俗活动、三月学雷锋、献血活动、元旦联欢会、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主动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

  3.6党建情况
  
  3.6.1
抓实党建工作。
  一是健全党支部理论学习制度,继续完善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是注重正反典型教育,做到典型引路,警钟长鸣。年内,学校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2次,党员大会7次,受市级表彰优秀共产党员1名、校级优秀党员10名。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主题学习23次。看望慰问老党员3名,困难教职工4名。组织井冈山红色教育学习1次,组织爱国主义传统教育2次。

  3.6.2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肃风正纪,严格整治微腐败行为,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确保党内风清气正。坚持“一把手”带头,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3.6.3落实扫黑扶贫工作。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全体教职工“扫黑除恶”工作专题会、推进会各1次,集体谈心谈话1次,个别谈话18人次,共参加谈话人数68人。根据市委、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派出1名中层领导干部党员和1名临床教师党员继续开展帮扶工作。积极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组织种植技术培训、助力精准扶贫 。目前,学校扶贫工作队员已如期完成2019年5户贫困户脱贫摘帽任务。

4.校企合作、医教融合

  近年来学校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校医融合,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医院的“零距离对接”,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形成职业学校与企业、医院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链接,达到校企、校医共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标。

  4.1医教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学校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教融合发展工作,完善医教融合功能。实现“师资共培,学生共育,资源共享,教学共担,项目共研,过程共管,合作共赢”工作目标。目前,医教融合发展工作按计划按步骤有序进行,师资共培工作开展顺利,共同打造的具有中西医学科特色的康复中心已经投入正常使用。在教学方面,校-医-生三方共同培育。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医生到学校担任课程,学生到医院开展见习约320人次。2019年12月,正式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基础上增挂leyu乐鱼附属医院。

  4.2校企深度融合
  在巩固原有药剂专业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广西大森林医药公司、深圳龙华医药集团等16家企业的融合发展。以市级综合医院为依托,与区内16家二甲以上医院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开展一体化见习、实习实践,打造护理专业教学特色。探索校企合作平台延伸,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4.3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文件精神,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学生实习方案,并按方案由学校教务科、专业部和企业、医院共同落实学生的实习工作。专业部负责联系企业、确定实习岗位,同时负责安排指导老师及顶岗实习项目,企业、医院派出专人与学校指导老师共同组成管理团队,对学生实习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

  4.4集团化办学情况
一直以来,我校与广西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医学院校开展合作办学,长期开设医学类大专、本科业余班,有护理、药剂、临床等专业,学员覆盖钦州、浦北、灵山、防城港、上思等地。学校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工作,与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合办“2+3”护理、药剂专业高职班。我校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北部湾地区的医疗机构医学再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己任,励精图治,负重奋进,壮大了事业、发展了教师、成长了学生。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大中结合、长短结合、工学结合、理实结合”的办学思路,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在基层医院、门诊、药厂、医药公司等都有一大批毕业生活跃在工作第一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5.2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通过培训、科教、公益服务等途径,有效利用学校各类资源,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学校开展职教活动周为引领,旨在宣传校园文化、引导中学生了解医药职业,2019年度接待中学生、家长、行业人员近1000人次以上。2019年,学校申报的母婴护理成功入围国家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以此平台为契机,组织多场包括在校生以及农村务农人员、下岗工人、在职村医等多层次人群培训。开展育婴员、护士资格证、小儿推拿等培训达715人次。
  
  5.3
对口支援
  学校广泛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先后同广西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大学建立对口合作、支援关系,在招生、教学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比较好地满足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促进地区之间的合作,推进中职与高职的有机衔接和交流,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2019年,一是上级下达项目资金为1170万元。其中:2018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专项资金170万元,2019年农村医学特色专业专项资金500万元,2019年办学条件达标项目专项资金500万元。二是经费落实情况,其中2018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专项的三个子项目已完成;农村医学特色项目进度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执行根据任务书要求,项目建设分设备采购425万元、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建设75万元两项,均于本年内完成建设。2019年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升项目经费500万元,项目建设为学校综合大楼建设项目。项目进度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执行。根据任务书要求,项目于2019年12月份完成项目勘察、设计、审图、招标、报建工作并达到建设开工条件。
  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6.2政策措施
   一是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常规管理上,强化学校管理。完善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岗位目标责任制。
  二是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制度。增强管理效益,提升教育质量。
  三是做好用编计划,鼓励教师考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稳健发展。

7.特色创新(详见典型案例)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随学生数的扩大,校舍建设有待加强。二是双师型队伍建设有待提高。三是校医融合的模式有待探索。

  8.2改进措施
  第一,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多方筹备资金,争取政府支持,扩建学校。
  第二,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拓宽校企合作领域,使“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和谐发展;积极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社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教融合发展,拓展学生实习、就业渠道。
  第三,加强专业群建设。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领域,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建设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
  第四,进一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升级和改造学校专业实训室,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五,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抓好政策招引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促进职业教育稳步健康发展。
 


  典型案例1:
 
  实施“四对接、四融合” 彰显行业办学特色
  ——我校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背景
  中职药剂专业是随着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市场对医药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造成医药专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产生。同时,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产业群体,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实操能力,对学校的药剂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中职药剂专业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中职学校药剂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坚持“立足钦州、面向基层、服务广西、辐射北部湾经济圈”的办学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和医教融合为突破口,实施“四对接、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专门人才。
  二、主要目标
  主要向医药公司、药厂、药店输送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药品质量管理法律意识、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中西药药剂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能适应药品生产和销售第一线需要,并具备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构建“四对接四融合”培养模式
药剂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教育性及思维意象性、人文属性等行业特点。学校坚持“技能培养与行业传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能力与技术应用、服务能力与产业需求”四对接改革思路,实施“专业技能与文化育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师队伍与技术专家、有效供给与企业发展”四融合举措,探索行业背景下中职药剂专业“四对接、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具体做法
  (一)对接行业传统,实施技文融合,提升行业文化育人
  一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并行,将医药行业人文伦理精神与思政教育功能融合。二是通过德育量化考核、三好学生评选、道德讲堂等形式,推动实施高品质的教学行为。三是树立优秀德育榜样文化,增加企业、医院等行业专家和名师讲座,坚持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四是增设药剂典籍选读、特色中医药故事等医药文化课程。五是发挥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药剂实训中心、中药标本馆等资源优势,开展药物分析、药膳制作活动,举办药物调剂、识药比赛、中药炮制等大赛。六是大力开展医药科普及知名中医药企业(医院)文化宣传,营造医药行业文化育人氛围等。
  (二)对接职业标准,实施教产融合,提升课程教学与改革水平
  一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门中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调研结果,依照产业实际需求,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在保证文化课程不断线的同时,尽量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二是建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进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等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三是是开展文学社、中药调制社等学生社团及学生寒暑期社会见习活动。四是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在第四学期间断到药店、药厂见习。五是参与制定药剂职业技能标准,联合医院-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制定医药卫生行业职业教育药剂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
  (三)对接技术应用,实施教师与专家融合,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一是通过人才引进、学习研修、企业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二是推行教师队伍与技术专家双方人员互兼互聘,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良好条件,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三是校企共建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教师科研实践与技术应用水平。四是结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建立由学生、督导、行业专家参与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充分发挥导向激励作用。
  (四)对接产业需求,实施校企融合,推动学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有效供给
  一是校企合作,与深圳龙华医药协会,修正堂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作为其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开展“众森班”“大参林班”等订单人才培养,实现企业用人个性化需求。三是承办钦州市药剂传统技能比赛及调制员培训,提升专业在行业影响力。四是资源共享,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做到实训教学与职工培训、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情境模拟与生产实际一致,建立校企共管、共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增强学校办学的有效供给,及时满足企业发展内在需求,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五、成效与经验
  第一,建设实习基地,使校企达到互惠的目的,形成“共赢”,从而使实习基地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纽带。
  第二,明确专业技能训练目标,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考核,鼓励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实行“多轨道”毕业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率。
  第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水平;确立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走出一条学生和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的办学路子,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就业创业提供人才保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经济服务能力。
 


典型案例2:
 
  中高职人才衔接合作办学,打通中职生升学通道

 
  一、实施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强中高职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探索对口合作、集团化发展等多形式的衔接方式。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

  二、实施过程
  学校积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2015年9月,学校护理专业与广西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2016年9月,学校护理和药剂专业与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
  (一)合作形式
  1.办学形式(学制)。
  中高职衔接实行“2+3”“3+3”的联合培养模式,即中职两年,高职三年,或者中职三年,高职三年,多渠道取得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历。两个阶段的培养都是安排在中职学校完成,顶岗实习环节统筹安排在高职培养阶段。
  2.招生对象及方式。
  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以中职校方招生为主,每个专业中高职衔接班计划招生人数以每年上级高职院分配的名额为准。
  3.收费标准及方式。
  统一执行上级物价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在中职阶段培养阶段由中职方收取学费、住宿费等有关费用;在高职培养阶段由高职方收取学费等有关费用。
  (二)专业教学及管理
  1.招生录取。
  中高职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由乙方负责办理录取手续和缴收相关费用,按国家中职教育有关规定开展教学和管理,学生按中职教育在校生身份享受助学金、学费减免等政策。学生在完成中职阶段学习任务后,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高职学习,单独编班进行培养。学生在高职阶段(后三年),由高职方负责办理录取手续和收缴相关费用,按国家高职教育有关规定开展教学和管理,学生按高职教育在校生身份享受奖学金、学费减免等政策。
  2.教学管理。
  教学运行及日常管理由双方教务部门负责,共同建立健全日常教学、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职责,及时处理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确保教学管理规范、科学、高效运行。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共同研究课程设置,开发核心课程标准,共同筛选合作企业,共同探索质量评价方式和共同制定学生转段学习评价标准。
  3.学生管理和学籍管理。
  所招学生前两年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由中职方负责,承担所有学生的安全责任。按时上报教育、教学计划、学籍及其他相关材料。学生后三年由高职方负责组织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前两年的学生学籍、成绩、评定等档案由乙方整理后完整移交给甲方。
  4.毕业证办理。
  对于完成前两年中等职业教育后的学生,如果其成绩不符合高校对中职升高职的有关规定要求,或者学生因个人原因不考虑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可以在中职方继续学习一年,操行、成绩合格者由中职方发给中职毕业证书。对于后三年到甲方继续学习的学生,学习期满,成绩、操行合格者,由甲方负责办理高职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鉴定等级证书。
  (三)校际交流与共享
  1.师资队伍共建共享。
  建立双方教师相互兼职、培训学习制度,高职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中职进行教学任务和进行业务指导;中职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高职培训学习,形成“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机制。
  2.实训基地共建共享。
  中高职双方根据试点专业对接的产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联合企业共同建设中高职衔接共享的基础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3.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双方共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库,共同建设并推行网络课堂、名师课堂、微课和慕课,实现中高职衔接师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项目合作期间,双方共同开展教育教改研究,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各类培训。

  三、成效与经验
  经过近几年的合作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在教学课程统考工作中多次荣获教学点第一、二名,得到高职院的一致肯定。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中职校与高职校衔接,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以利于稳定中职教育,发展高职教育,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有利于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四、体会与思考
  (一)要重视中高职业教育的内容衔接。学历衔接是一种形式上的衔接,而学习内容的衔接才是内涵式衔接。
  (二)要重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要求学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企业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最终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全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要加强专业及课程标准衔接。中、高职专业的衔接宜以专业群的形式宽口径衔接,在专业目标定位与内涵建设上就有了更大的互补递进空间。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实现。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人格化目标优化整合。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 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x